01:12
在成都,只要你想运动,就不会缺乏运动的场所。
运动场所不仅存在于开阔的公园、蜿蜒的绿道,存在于街头转角,存在于小区楼盘,还存在于城市中林立的高楼大厦——市中心太古里“藏着”健身房、城南世界最大的单体建筑环球中心里有真冰场、苏宁广场的楼宇里掩映着攀岩馆、汇锦城里有VR体验馆……这些运动场所如繁星点点,照亮着成都的夜。
这些运动场不仅是成都市民休闲健身的重要场所,也是夜间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攀岩、轮滑、少儿体适能等体育培训开展的主阵地。年7月,教育部出台“双减”政策后,青少年体育培训更是如火如荼,成为体育产业和人才就业新的增长点。
4月底的一天,锦观新闻记者冒雨赶到位于交大路的金牛凯德广场6楼。此时已经是晚上8点半,位于楼顶的MSD室内篮球馆灯火通明,三片标准的篮球场,两片正用于少儿篮球培训,另外一片数十名青少年篮球爱好者正在“下饺子”。球馆的负责人张明哲和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两片培训的场地早就‘包’出去了,剩下的那一片是市民自己来锻炼的。我们球馆响应全民健身的号召实行低收费,晚上15元/人敞打,来的人络绎不绝。”
近年来篮球运动在成都异常兴盛,四川金强男篮征战CBA并夺得总冠军、全国乃至国际级高水平三人篮球赛的持续举办,带动了成都青少年篮球运动的蓬勃开展。各类篮球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据了解,成都市最大的篮球培训机构甚至拥有学员上万人。这也让不少热爱体育的人找到了一条将爱好和事业结合在一起的路径。
34岁的张明哲是一名典型的“蓉漂”,年从河南考入成都体育学院,就读于运动系。年毕业后,他当过场馆运营人员,业余时间客串过裁判。每天都在为生计而奔波。年,张明哲拿着省吃俭用存下来的钱,投入到MSD篮球馆建设中,因为资金紧张,连砂石搬运这样累人的事他都亲力亲为、能省则省。“记得年春节前,我清理完球馆的建渣后和怀孕的妻子坐上回老家的火车时,银行卡和荷包都完全清空了……”说到这里的时候张明哲显得有些感伤,但他很快就振作起来,满面笑容。因为成都没有辜负这个来自异乡的游子,而篮球馆的发展也证明他当初的眼光是正确的。
站在球馆的大门口,张明哲说:“现在球馆的培训和练球人数都很稳定,每天来打球的人有几百号,周末最多的时候能够上两千,球馆主要盈利的时间段基本在晚上。经过几年的发展,事业稳定了,球馆月盈利在5万元以上,我也在成都安了家,现在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爹了。”
张明哲在球馆幸福着,年过40的徐杨也是一样。曾经是一名媒体人,30多岁时毅然离开媒体,先是当过中乙四川隆发足球俱乐部的总经理,还在李伯清的皇家贝里斯足球俱乐部任过职。看到成都体育产业的巨大发展前景,年他和朋友投资经营起了中和湿地公园内的足球场和篮球场,因为有之前在俱乐部管理运营的经验,球场经营有声有色,不仅早早将篮球场租给前篮球国手朱东搞青训,足球场也吸引了周边的爱好者频频光顾。徐杨介绍,只要天气好,每天晚上球场都爆满,不预订根本没有场地。球场经营情况走上正轨,腾出手来的徐杨又将目光瞄准了“双减”后异常火爆的青少年体育教育培训市场,在与喜树路社区沟通后,租下位于锦江大道旁的社区服务中心5楼开办了一个体育教育中心,体育舞蹈、乒乓球、围棋、少儿体适能等都有涉猎。年,中心还入选成都体育消费新场景。徐杨说:“目前中心已经有会员(学员)近人,白天主要是服务全民健身采取低收费策略,晚上则用于搞体育培训,中心经营的重点时间也是晚上。”
一天晚上,记者赶到那里的时候,看到其他楼层都已关灯闭户,唯有5楼灯火通明,乒乓球室、体育舞蹈室里,一群孩子正在接受培训,徐杨穿梭于其间,忙前忙后,“前一段时间因为疫情防控,中心关了一段时间,现在恢复正常培训,比以前更忙了。成都体育的蓬勃开展,给了我们更多的机会,也让我们更有奔头。”
像张明哲、徐杨这样的人还大有人在,他们在成都找到了未来人生发展的方向,将对体育的热爱融入自己事业的发展之中。他们发挥各自特长,或经营体育场馆,或服务赛事、活动,或从事体育用品销售,在为城市全民健身事业贡献自身力量的同时,也在体育产业发展上取得不俗的业绩。据统计,年成都体育产业总规模已达亿元,未来的目标是到年达到1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2%,全市体育消费总规模突破亿元。
如今,夜间经济已成为都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彰显城市特色与活力的重要载体。而在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的强劲推动下,夜间体育已然成为城市夜间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成都市第二届社区运动节就选择在热闹繁华的春熙路开幕,整个活动一直持续到深夜22时。成都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区运动节首次在夜间启动,旨在凸显体育运动的城市夜间活力,以“体育+”的方式创造夜间消费新场景,打造独具成都城市性格的运动模式、幸福体验、消费业态,以体育力量激发城市夜间经济新动能。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胡锐凯陈浩视频陈浩胡锐凯图片陈浩胡锐凯制图严瑾责任编辑何齐铁编辑刘永豪